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霜降是什么季节(二十四节气系列小知识——霜降)

100人浏览   2024-11-02 10:45:40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阳历10月23—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霜降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是近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度变化变成小冰晶的一种自然现象。气象学上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作“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终霜”。因此霜降节气并不表示就会“降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意思是说,此时豺这类动物开始捕获猎物过冬,堆起来像是祭兽;草地枯了,树叶黄了,飘落下来;蜇虫也藏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节气的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较暖,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反映的是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霜降期间,一般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一般这时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越来越低,我国南方地区还只是早晚较冷,而北方部分地区已经入冬,例如东北地区的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地区大部分平均气温已在零摄氏度以下。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中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昼夜温差迅速增大。就全国平均而言,此时,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农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节气的风俗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民间会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在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因为柿子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营养价值很高,可以御寒保暖、补筋骨。此时节山林、高山空气新鲜,大气中的浮尘和污染物较少。登高远眺,既可使肺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还可舒缓心情。此外,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另外,霜降时节各地还有祛凶、扫墓等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生活幸福安康。

霜降时节要顺应气候变化,做到“秋冻”有节,勤添衣物,霜降后尤其要注意减少“秋冻”,注意保暖。饮食宜食百合、萝卜、莲藕、银耳、乌骨鸡、鸭肉、鸭蛋等润燥食物,而秋瓜坏肚,西瓜、黄瓜等过于寒凉的食物要少吃或不吃。另外,此时节万物凋零,易令人产生消极低落的情绪。建议多到户外运动,多听欢快的音乐,换一些暖色调的服饰等调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