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日晕是怎么形成的

100人浏览   2024-09-02 08:02:48

日晕(外文名:Solar Halo,拼音:rìyùn)也叫圆虹,民间也叫它风圈,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分为全晕圈和缺口晕两种,全球各地均有出现。

(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关键信息

形成原理

历史

日晕分类

观测方式

各地日晕

相关文化

科学研究

注释

参考资料

相关合集

日晕是一种光学现象,当日光通过卷层云时,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这种现象有时也被认为是降水天气可能出现的预示。日晕的形成与高云有关。观测日晕可以客观反映不同地点某一时段的日晕和大气特征,因此在太阳设备选址前期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象专家的说法,日晕是一种正常现象,其出现与云层的高低和厚度有关。然而,将日晕视为预兆气候干旱、洪涝或地震等现象,并没有科学依据支持这种观点。

2017年12月,在瑞典中部,太阳周围出现了一圈罕见的日晕光环,而在日晕左中右和上方同时出现4个太阳。部分人把这种神奇景象比作天使降临。2023年4月和5月,中国香格里拉市、武汉、恩施、咸宁、宜昌等地出现日晕景观。

形成原理

日晕,又称圆虹,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线穿过卷层云时,会被其中的冰晶折射或反射,形成彩色光环。由于光线在冰晶中经过两次折射和分散,因此形成了不同方向的各色光。当天空中有卷层云存在时,会有无数冰晶漂浮在空中,在太阳周围同一圈上的冰晶能将同一种颜色的光折射到人眼中形成内红外紫的晕环。[7

历史

《明清史料》记载的四篇传教士汤若望的文章,有一个以“汤若望占”开头的文章,提及一个天文现象——偏幻日,对它的观察与记录是在654年1月1日在给朝廷的上疏中,钦天监监正汤若望描述了这个天文现象,并且说明根据中国的传统习俗,这种现象是凶兆。在各类记载之后,汤若望在记录中也说道,日晕旁呈46度的半弓形的光被称为“日珥”。

在《周礼》中已有记载,书中记载了太阳可以变换千万种形态。对于日晕在不同的大气环境下有着不同的形态变化的记载出现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之中。《晋书》中也定义了日晕的变换形态。

1692年6月,艾萨克·牛顿正投入日晕研究。

观测条件

日晕出现时,当光环半径的对应视角在22至46之间的角度,人们可以肉眼观察到日晕现象。云层中冰晶含量越大,阳光产生折射后所呈现的日晕形状就越小,光环也就越显著,很容易使人观察到。

出现时间

日晕多出现在春夏季节。民间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谚语,其意思就是若出现日晕的话,夜半三更将有雨,若出现月晕,则次日中午会刮风。日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出现日晕天气有可能转阴或下雨。

日晕分类

日晕通常分为幻日、幻日光环、环天顶弧和环地平弧等类型。其中,幻日指的是多个太阳出现在天空中的现象;幻日光环则是指太阳周围出现的彩色光环;环天顶弧被形容为天空中呈现出微笑状的彩虹,而环地平弧则是一种云层反射造成的视觉效果,呈现出像火焰般燃烧的云彩。这些不同类型的日晕都是由于大气中水滴或冰晶对太阳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所引起的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