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当阳河溶著名的古遗址:磨盘山

100人浏览   2024-07-19 15:02:44

汉宜公路296公里处,朝南眺望,一座山包突兀挺拔,东靠一条独龙土岗,西控沃土千里的江汉平原,山顶平坦,山脚呈环形,恰似一块巨大的磨盘。

一、采风磨盘山上

这就是当阳河溶著名的古遗址-磨盘山。

早春二月,杨柳吐青。我在老朋友陈邦喜的陪同下,专程到磨盘山采风。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发现了早于春秋中期的楚文化遗迹遗物,磨盘山是一处早期的楚文化遗址,暴露的一些器物可以追朔到西周后期。

据当阳学者董乐义老先生介绍:以磨盘山为代表的数十处西周文化遗存,带有鲜明的个性:既有别于北方中原文化的作风,又非土著的蛮夷文化,独具一格,初步显现出了独创性。这些文化遗存,当是楚人最早由荆山入驻沮漳平原的先民所创造,他们为楚国的奠基创业,立下了不朽的功绩(这些开拓者死后可能就葬在磨盘山旁的赵家湖楚墓群)。

磨盘山周边宽十多公里、长二十余公里的区区范围内,却是见证楚文化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窗口,其容量之大,文化积淀之丰富,发展脉胳之清晰完整委实罕见,楚国的历史共约八百年,而在这里的楚文化传承六百年没有中断:其中包括了楚霸中原的鼎盛时代,堪称是一部用史迹书写的故楚创业史。

尽管我已知道磨盘山的景色很美,但还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驱车进山才发现,这里还真是美得让人难以想像。磨盘山的外形像一个磨房架子,两边是山梁,山间是平地,通往磨盘山的水泥路像条银灰色的巨龙向山上延伸,山边的“六一”水库碧波荡漾,路两旁的葱郁的长青树像两条生机盎然的长廊。山路边有一条清澈的溪流,泛起悦耳的声响,梯田的油菜花竞先开放,一阵阵清香。此时我感慨地想,那些脍炙人口的风景名胜也不过尔尔,倒是这名不见经传的山野风光,美得更加自然。

这里有美丽的风光,也有神奇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这地方地势低洼,洪水经常淹没农田、村庄,淹死了不知多少人畜。玉帝得到这方土地禀报,查访了一番,便派了二郎神,牵着哮天犬驮着“镇水磨”来到这里。只听“吠”的一声吼,震得山摇水荡,天大的一块磨盘从天而降,磨盘落地,土增一尺,水退一尺,土地也变得方圆平坦,从此这里人们安居乐业,开垦出千里沃土,建成了鱼米之乡,后来楚国在此建都称王,整兵秣马,成为战国七雄。而磨盘,经风蚀雨化,渐渐化作了山包。

二、寻访清朝古屋


采风古遗址是这次活动的第一站,在前进村,还有二栋保存完好的清朝时期的“四水归池”的古屋,这便是此次寻访的第二站。在前进村的6组,磨盘山靠南的山坡下,有个叫佟家岗地方。佟家岗山腰一处房舍的门前,几个老人正坐在一棵巨大的槐树下闲聊。据他们说,村里之所以这样安静,是因为过了年,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这时一个老汉走过来,老汉像个乡村教师,看上去有几分斯文,在他的指引下,我们便来到夹在树林丛中的古屋门前。

古屋门前一棵大树像一把雨伞遮挡阳光。古屋为土木结构,黄土墙,木门框,盖布瓦。坐东朝西,大门上两个门档,门档上方有扇透气天窗,也叫瞭望窗,坐在望楼里,通过天窗可观察,瞭望外面的情况。走进大门是望楼,望楼下面是前厅,前厅左右两旁各有一间约20平方米的对称厢房,房上都面有楼板,前厅面积约50平方米很是敞亮。前厅和正厅之间有一腰子形的天井,天井也叫天眼;天井上方瓦愣上四角都有龙眼流水(也叫涧沟),所以这样结构的房子就叫“四水归池”,也有叫“假八大间”(只有6间房)的说法。

古屋中的天井

龙眼流水,四水归池

正厅前有格子门窗,古色古香,厢房两边各有一扇花香鸟语的木门窗和窗扇,精小别致。正厅也叫大堂,十分宽敞(6米开宽,8米进深),摆有香案和八仙桌,是长辈出入、家族议事的地方,也是接待贵重客人的地方。正厅(大堂)左右为正房,是长辈和主人居住的。厢房也叫偏房,是住小孩和一般客人的。四边山墙的土,是从十几里路以外运来的白山土,它土质好,土色鲜亮,耐风化,历经百年都没有风化剥落。我用手比划了一下,山墙有一尺五公分厚,冬暖夏凉。71岁的老主人陈明凤婆婆介绍说:这个老屋已经住了七代人,是清朝时期做的房子,已经有150多年了。



三、感概东岳庙

我们先后考察完两栋古屋,便顺磨盘山而下,来到与村委会一步之遥的传奇古刹——东岳庙遗址,就是后来的东岳庙小学。等候多时的两位老人,佟俊根(81岁,曾任河溶镇镇长),佟俊平(68岁,原东岳庙小学教师)。佟老回忆说:从打记事起(7、8岁),东岳庙就在他的记忆里。东岳庙坐东北朝西南,上三步台阶便可走进大厅。砖墙瓦屋十分高大,屋檐下面斗大的“东岳庙”三个金黄大字闪闪发光。大厅便是大雄宝殿,正殿中央供有祖师爷和观音,佛像前有“功德箱”,左右两旁有木鱼和大鼓。厅内四周还有上百个大小菩萨。大殿后面有道场,道场中央有一铁香炉,有一人多高。

(注:非河溶东岳庙)


“解放后大概在1952年,我带领村子里十几个年轻人用八棒锤将铁香炉锤破,用独轮车推到镇上供销社废品站,用称一称有400多手,用铁香炉卖的几佰块钱买回绸缎和布匹回村做了演戏的幕饰和服装”,这时佟老很自责地说:“那时年轻,又不懂事,这要是在今天,这可是文物啊,珍贵的文物啊!”

佟老又接着回忆说:东岳庙的香客主要来源于荆沙一带信徒,他们去朝拜远安的鸣凤、十堰的武当,东岳庙是必经之路,每年正月都有荆沙成千上万的香客,身背黄色包衭,手擎万名伞,招摇过市,先朝拜东岳庙,再西上远安、均县。这些香客在东岳庙给菩萨、神像上供、朝拜,有的也请道士放焰口,超度亡灵,非常热闹,我那时常在门口看稀奇。解放后,闲置的庙宇改建了学校,取名叫东岳庙小学。”

(注:非河溶东岳庙)

在返程的途中,我回望神奇的磨盘山,心中有些不舍,昔日的风光不再,但它犹如一位年高古稀的老人,与它山脚下的古村落一起溶入了悠悠岁月之中,枯木逢春有幸生存到今天。如果身临其境,将会感受到一种强烈文化氛围,仿佛拉近了千年的时空,会晤到了历史,神游到了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