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古代称孤的有什么人 古代君王,原来是暗藏天机

570人浏览   2024-02-20 08:16:43

“孤、寡”都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古代君王却以“孤、寡人”自称,原来是暗藏天机。

寡人:在古代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先秦时期,王、诸侯、士大夫都自称为“寡人”。

寡人不光是君王的谦称,《诗经》里卫庄公夫人庄姜:“先君之恩,以勖寡人。”庄姜也自称“寡人”。由此可见,古人常用“寡人”来谦虚地说自己无德无能。到了后来,一般只有皇帝会自称“寡人”。

先秦时期一些小国国君则自称“孤”。《礼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

自称“孤”也是一种自谦,因为春秋时期周天子对各诸侯国的管控已经越来越弱,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吞并的事情常有发生,那些被侵占后损失城池的诸侯国就成了小国,此时也就不能再与大国相提并论。因此为了区别于大国,这些小国的君主就以“孤”自称。

东汉末年,军阀袁绍、刘表、曹操、孙权、刘备等人都自称“孤”。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人之所恶,惟孤、寡、不毂,而王公以为称。”

“孤、寡”是大家最厌恶、忌讳的,君王把人们所厌恶的放在自己身上,称自己为“孤”或者“寡人”,是自谦,是遵循天道。

  • “孤、寡人”,是上善若水的天道。

《道德经》里:“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的“道”是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水无论是遇陡峭的峡谷,还是低洼的河谷,水在高处高,在低处低,在洼处洼,在险处险,随顺自然,所以水最接近于道。

“孤、寡”也是人们所厌恶的,就由自己承载,和水一样处众人之所恶,是接近于道。

  • “孤、寡人”是一种对自己的减损,对自我的弱化。

人们都喜欢彰显,不喜欢隐藏;喜欢给自己增益,不喜欢给自己减少;喜欢处高,不喜欢处低。

而《道德经》里说:“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万物当不断给它增益时,离危险、消亡就不远了,当不断减损时,反而增益。

这是万物之规律,万物阴阳二气相互作用此消彼长,万事万物皆遵从于相反相成阴阳互变物极必反的这一“道”之规律。

例如:人们都在追逐名利的路上,不断给自己增益,不断贪多,居功,彰显,进而膨胀、狂妄、张扬,分不清东南西北,心智昏闷,这时离消亡就不远了。

“少则得,多则惑。”不断减损,反而能得到,贪多则越容易迷惑。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上天欲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必先让其增益,膨胀,疯狂。

  • “孤、寡人”是一种守柔、处弱

自称“孤、寡人”是一种谦卑,一种低调,一种守柔、示弱。

人们都喜欢强,不喜欢弱;喜欢明亮,不喜欢暗淡;喜欢荣耀,不喜欢卑位,这是不懂得“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天道。

《道德经》里说:“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雄”代表刚强,“雌”代表柔弱,知道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知道什么是明亮,却安守于暗淡,知道什么是荣耀,却安守于卑位,甘愿作天下的河谷,这是生命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