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二、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 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三、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条件
- 以可逆反应mA(g)+nB(g) ⇌ pC(g)+qD(g)为例。


四、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五、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1、若平衡没有移动
1)、因速率未变
- (1)、可能加入了固体、液体,未改变浓度,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 (2)、可能是恒容状态下,充入无关气体,虽压强增大,但各物质浓度未变,速率不变,平衡不移动。
2)、若速率改变,但变幅相同
- (1)、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 (2)、可能对等体反应进行压缩,压强增大,各物质浓度增大,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幅度相同。
2、若平衡发生移动,必是条件的变化引起速率变化,且幅度不同。
- 1)、改变了气体(溶液中溶质)的浓度。
- 2)、改变了非等体反应的压强(改变容积)。
- 3)、改变了温度。
3、化学平衡移动的几种特殊情况
1)、当反应混合物中存在与其他物质不相混溶的固体或纯液体物质时,由于其"浓度"是恒定的,不随其量的增减而变化,故改变这些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基本无影响。
2)、由于压强的变化对非气态物质的浓度基本无影响,因此,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无变化的反应(等体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变化对平衡无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压强的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是等同的,故平衡不移动。
4)、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应视为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如某平衡体系中c(N2)=0.1 mol·L-1、c(H2)=0.3 mol·L-1、c(NH3)=0.2mol·L-1,当浓度同时增大一倍时,即c(N2)=0.2 mol·L-1、c(H2)=0.6 mol·L-1、c(NH3)=0.4 mol·L-1,此时相当于压强增大一倍,平衡向生成NH3的方向移动。
5)、在恒容的容器中,当改变其中一种气体物质的浓度时,必然同时引起压强的改变,但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时,应以浓度的影响去考虑。
4、充入"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1)、恒温、恒容条件
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
- 2)、恒温、恒压条件
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分压减小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同倍数减小,相当于减压,平衡向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移动。
六、与化学平衡有关的图像问题
1、化学平衡图像
1)、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平衡体系中各组分或某一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浓度变化情况,可判断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从而判断出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B(g)⇌3C(g)。此类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浓度变化曲线的折点所处时刻相同,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常见图像形式有如下几种(其中C%指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指反应物的百分含量)。其他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该类图像越先出现折点,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越短,说明反应速率越快,进一步可以确定温度的高低或压强的大小;根据平衡线的高低可判断出平衡移动的方向,确定可逆反应的特点。

3)、恒温(压)线
该类图像的纵坐标为物质的平衡浓度(c)或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α),横坐标为温度(T)或压强(p),每一条曲线均为相同温度下不同压强时的平衡转化率(或平衡浓度)曲线,或相同压强下不同温度时的平衡转化率(或平衡浓度)曲线。常见类型如图:

七、化学平衡图像题解题指导
1、看图像:
- 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
- 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
- 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
- 四看辅助线,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
- 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2、依据图像信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吸热还是放热,气体体积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等。
3、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先达到平衡,可能是温度高、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
4、定一议二: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固定一个量,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