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逆流而上的鱼是什么(洄游鱼类,除了三文鱼你还知道什么鱼呢?)

100人浏览   2024-10-27 08:32:07

逆流而上的青海湖湟鱼

鱼类洄游(fish migration) ,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向往返移动。

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有的是为了更好的繁衍后代(生殖洄游),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食物(索饵洄游),有的是因为水的温度(越冬洄游)。

洄游的沙丁鱼被鲨鱼掠食

生殖洄游

三文鱼(Oncorhynchus),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研究表明,金枪鱼和三文鱼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且富含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 能有效降低血脂和血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其所含的Ω-3脂肪酸更是脑部、视网膜及神经系统所必不可少的物质,有增强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和预防视力减退的功效。

海洋的馈赠

太平洋鲑鱼为溯河洄游性鱼类(从海里游回河里),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生殖洄游。

成群洄游的蛙鱼

在整个洄游大概260公里的路程中,蛙鱼都是不进食的,并且颜色会褪去海洋的保护色,褪回自己的本身红色。那为什么它们要费时费力的洄游呢?

原因是因为水中的盐度,海洋的盐度较高,无法让蛙鱼的卵存活,而在淡水河产卵,鱼宝宝可以快速的被孵化,从而后代得以延续。

三文鱼卵

而除了广为人知的三文鱼是洄游鱼,我们中国的“水中国宝”中华鲟也是洄游鱼类,它们有自古以来固定不变的航道:亲鱼(准鱼妈妈)从近海回游到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一带产卵,孵化出的鲟苗顺流而下,漂游入海,大约十年后,幼鲟长大了,又追寻它们童年的足迹,从大海返回上游寻根产卵。

中华鲟

但是很遗憾的是,生殖性洄游鱼类在千辛万苦回到出生地产卵后,就已经精疲力竭,无法继续存活了,成为了大自然的食物。

精疲力竭的鱼妈妈

索饵洄游

前面我们都知道鱼妈妈在生殖期间是不进食的,所以在生殖前后或者越冬前后,鱼儿会进行索饵洄游,也就是到水草丰富的水域去觅食,储藏能量。我国的舟山群岛就是鱼类觅食的好地方;在横跨太平洋的赤道北部。就有一平行赤道的赤道上升流带,绵延几千公里,那里的营养饵料如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和水母等特别丰富,北太平洋的大马哈鱼金枪鱼等大鱼群,会沿着这条几千公里长的路线,进行索饵洄游,它们成群结队,从美国西海岸出发,沿着这条饵料丰富的大道洄游几千公里,一路觅食直到亚洲东海岸外。

舟山群岛

还有一种洄游就是越冬洄游,又称为季节洄游,主要见于暖水性鱼类。当冬季届临,水温逐步下降时,环境温度的变化成为影响暖水性鱼类生存的主要因素。它们必须离开原来索饵肥育的水域,集群游向水温适宜的栖息场所过冬,这就产生了越冬洄游。是不是很像候鸟迁徙。

典型越冬洄游鱼-鳀鱼

鳀鱼是一种生活在温带海洋中上层的小型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渤海、黄海和东海,是其它经济鱼类的饵料生物。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趋光性较强,幼鱼更为明显。是我国最为典型的越冬洄游鱼类。

鳀鱼

大自然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洄游也是鱼类繁衍生意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我们为人处世也要灵活应对,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加油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