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种植水稻,前、中、后期最适叶面积指数一般为多少,老农来解答

100人浏览   2024-07-22 10:32:31

今天继续来说说水稻种植过程中,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去解决。

1.水稻前、中、后期最适叶面积指数是多少?

生育前期:最适叶面积指数要求为2.5-3.5。叶面积要稳健增大,不能暴生暴长,叶面积增长过快,封行过早,后患无穷。最适的封行时间是插植后一个月,即是幼穗分化开始前后。

生育中期:分蘖停止至剑叶始出前,即是拔节到幼穗分化中期,最适的叶面积指数要求为4-5。这段时间的叶面积是保证壮秆,增大穗粒,多提供养料。叶面积过大,中下层叶光照不足,茎秆嫩弱易倒伏;叶面积过小,光合产物少,直接影响成穗率及每穗结实粒。

生育后期:即是剑叶全出后至抽穗前,最适叶面积指数为6-7,为一生最高值,抽穗以后,叶面积指数应稳定在6-5。籽粒的干物重大部分来自这个时期光合产物,由最后3-4片功能叶完成。故此这段时间必须保证上层叶和中下层叶的光合强度去完成干物质的形成,去积累和抵消呼吸作用消耗养分。抽穗灌浆后,叶面积指数慢慢减退到5-4;黄熟完熟期叶面积指数降至2.5左右均为适宜。

2.水稻小科密植与宽行窄株的播植方法获得增产的原因何在?

在目前的生产水平,大面积水稻高产插植密度,一般都是采用多插基本科数,争取适量穗数的原则。插植规格以缩小行株距,增加每亩的科数,减少每科的苗数,即是实行小科密植。这种规格能协调群体与个体发育的矛盾,使个体均匀发育来争取穗大以提高产量。小科密植能使植株均匀地获得光、温、水、氧、肥等条件,有利于分蘖成穗,能保证单位面积的通风透光。目前常用的插植规格有:20x16(厘米)、20x20(厘米)、16x15(厘米),每科插植苗数为6-8苗。

宽行窄株的增产原因,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行间优势,协调个体和种群的发展,解决密植与高产的矛盾。宽行窄株有利于阳光从两边射入行间,照顾群体。前中期上层叶与中下层叶受光面积均匀,互相影响比较少;后期科行间又能达到通风透光,3-4片功能叶的光合功能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利于增加光合物质积累。对生育期短的早中熟种或在瘦田施肥不足的情况下,宽行窄株栽培比较少应用。

3.水稻密植应考虑哪些因素?

水稻密植要考虑品种特性、气候环境、栽培条件等因素,做到因种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品种特性:分蘖力强、植株高大、叶片较宽的品种,可适当稀植。相反,分蘖力弱、株型矮集、叶片短窄的品种可适当密植。早熟品种生育期短,宜密度大些。株型散的宜疏,株型紧凑的宜密。

插秧时间:生育期长早插的宜疏,生育期短迟插的宜密。嫩秧早插宜疏,老秧迟插宜密。

地区区别:气候条件与土壤地力的不同,溶植就不同。平原地区早春的土温与气温升高快,土壤的肥力也铃高,水稻插植的株行距宜疏些。丘陵、山区早春的气候与土温低,日照不足,肥料的分解慢,土壤的肥力低,对早稻的早期生育不利,应适宜密植。

土壤肥力:肥田养分足。水稻分力强,插植行株距宜疏,每科苗数宜少。相反瘦田宜密,每科苗数因分题少可以适当增加。

4.影响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水稻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有光照、温度、矿物质元素、碳素(糖即是碳水化合物)以及水的间接影响。

光照:光合速率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光合强度大于呼吸强度时光合产物的形成增多,因此光照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如幼苗在阴雨日照少或薄膜育秧没有及时炼苗的情况下,因光照不足,叶绿素的分解大于合成,光合强度小于呼吸强度,叶片出现变黄或变白;当幼苗经过3-5天的太阳光照射,叶片很快变为青绿。

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动力,即影响酶促反应。叶片光合强度最适温度,袖稻为25-35℃。低温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如早稻在春寒期间播种,当温度为5-7℃时幼苗则丧失形成叶绿素的能力,新出叶片全部变白或叶尖变白。

温度对光合作用影响与光强有密切关系,在光照弱时,增高温度,光合强度才显著增加,叶绿素才能形成。

水分:水分不是直接参加叶绿素的形成(过分干旱除外)而是间接影响叶绿素形成。水分不足导致气孔不开,二氧化碳难以进入,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运行。水层有利于养分的释放,能增加土壤中的速效性的养分,通过根的吸收,促使叶绿素形成。

糖类:叶绿素中的碳是来自己糖,所以己糖是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叶绿素形成速度与组织内的含糖量有关,特别是秧苗三叶期,当遇上低温加上胚内的糖用尽,叶绿素的形成很慢,苗的叶色则转淡或转黄。所以断奶肥要早施,以氯增糖,以糖促叶绿素形成,使幼苗生长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