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览
胎儿生长受限或能精准靶向治疗 重庆专家在国际期刊发布最新研究
4月19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获悉,该院童超团队近日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尖端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揭示胎盘通过外泌体递送关键蛋白PPARγ直接调控胎儿脂肪发育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出全球首个胎盘靶向纳米载药系统,成功逆转胎儿生长受限的小鼠表型。
胎儿生长受限,通常是指受母体、胎儿、胎盘等病理因素影响,胎儿生长未达到其应有的遗传潜能,多表现为胎儿超声估测体重或腹围低于相应胎龄第10百分位。胎儿生长受限是围产期的“隐形杀手”,全球发病率高达5%-10%,却长期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研究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课题组通过研究不同妊娠时期的胎盘和胎儿中PPARγ表达和脂肪生成情况,发现胎盘可能作为储存库为胎儿供应PPARγ蛋白,从妊娠中晚期开始支持脂肪形成,胎盘中的PPARγ可能能够调节胎儿的脂肪生成。
为验证胎盘PPARγ在调节胎儿生长,尤其是子宫内脂肪生成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进一步实验。
同时,研究人员通过滋养层细胞与前脂肪细胞的共培养等实验发现,滋养层PPARγ在前脂肪细胞成熟中起关键作用,并且通过靶向滋养层PPARγ来药理调节宫内脂肪生成可能是可行的。
据介绍,该研究成果有望推动胎儿生长受限治疗从传统的被动干预向精准的靶向治疗进行转变,为胎儿生长受限的宫内精准治疗开辟全新路径。
聚焦行业发展 重庆高校携手打造制造业人才培养新高地
4月19日,重庆江南高校制造类学院“育人共同体”成立大会暨首届制造类人才培养工作会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秦思思 摄
“育人共同体”由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重庆江南高校制造类学院联合发起并成立,今后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地域特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天,还举行了首届制造类人才培养工作会议。该举措旨在整合各校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重庆市现代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求。
会议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重驱动,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建立“育人共同体”对于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制造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育人共同体”的一员,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负责人表示,该共同体将秉承“聚焦行业发展、共育制造人才、强化清廉建设、引领数字未来”的理念,通过共建平台、联合举办活动、共享资源、校企联动和师资队伍联培等方式,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模式。这些措施将有助于塑造思政育人新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宽就业升学路径,同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育人共同体”的成立,不仅标志着重庆市高校在制造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也预示着重庆市制造业人才培养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这一平台,各高校将能够更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庆市乃至全国的制造业发展贡献力量。
据悉,在资源共享方面,五所高校计划建立就业升学信息库,共享企业招聘信息、校友资源和考研经验等。此外,还将共同组织专场招聘会、职业规划讲座和企业参观实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在校企联动方面,将引入企业导师制度,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文化。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现代制造业人才培养,重庆已分类布局13所市级高水平“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高校和58个市级新型学院,并在全国率先创新组建29个市级产教融合特色优势专业群、25个市级产教融合虚实一体化实践平台、50个“专业扶特扶新计划”项目,实现“专业集群—产业集群”一一对接,推动专业与产业联动发展。
阵性大风、强降水、冰雹!20日夜间重庆还有强对流天气
根据重庆市气象台预计,4月19日夜间到20日白天,重庆市大部地区多云到晴;4月20日夜间到21日夜间,各地阵雨或雷雨,局地大到暴雨(30~60 毫米),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阵性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22日白天,大部地区多云。
4月19日夜间到20日白天,大部地区多云到晴,偏东地区有分散阵雨或雷雨,气温16~35℃;中心城区晴间多云,气温23~34℃。
4月20日夜间到21日白天,中东部大部地区阵雨或雷雨,雨量小到中雨,局地大到暴雨(25~60 毫米),雷雨时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阵性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余地区多云转阵雨或雷雨,气温16~32℃;中心城区多云转阵雨或雷雨,雨量小到中雨,气温22~30℃。
4月21日夜间到22日白天,东南部地区阵雨或雷雨,雨量中到大雨(15~40 毫米),其余地区阵雨转多云,气温12~28℃;中心城区阵雨转多云,气温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