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岚皋县民主镇后山的那片老林区,一棵被锯断的树桩旁萌发出新芽,见证着这里刚刚化解的一段邻里矛盾。这起由义务帮工引发的意外伤害纠纷,经过司法所调解员的耐心调解,最终化干戈为玉帛。

好意帮忙却生嫌隙
去年大雪节气前后,村民李某请同村的王某帮忙砍伐后山的枯树,这本是村里延续多年的互助传统,不料王某在作业时不慎被倒下的树干砸中,造成颅骨骨折等多处损伤。李某虽及时将伤者送医并垫付了全部治疗费,但随着后续护理费、营养费等问题的出现,这对原本和睦的邻居开始产生隔阂。
“当初是我主动去帮忙的,可这伤确实影响生活......”“医疗费我都担了,怎么还要这么多钱?”调解员走访时,听到两家各自倒着苦水。这种因义务帮工产生的损害赔偿纠纷,在农村颇具代表性,既涉及法律责任的认定,更关乎乡邻情谊的维系。
法理交融化解心结
在调解工作中,经验丰富的调解员采取了"三步工作法":先是深入两家了解各自诉求,然后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条款,最后邀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共同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调解员特别注重"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调解技巧,既讲法理也讲情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92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调解员在调解会上耐心解释法律规定,同时拿出精心核算的补偿明细:“护理费按当地护工标准计算,营养费参照医院建议......”详实有据的释法说理,让双方当事人频频点头。
乡情为桥再续前缘
眼看双方态度有所缓和,调解员适时引导回忆两家往日情谊:农忙时互相帮工、红白喜事共同张罗、孩子上学轮流接送......这些温暖的记忆渐渐融化了彼此的心结。在调解员提议下,李某不仅同意支付8000元补偿款,还承诺开春后帮王某家耕地;王某则主动表示不再追究其他责任,两家人在调解协议上郑重按下了手印。
枫桥经验谱写新篇
这起纠纷的成功调解,彰显了民主司法所"抓早抓小"的工作智慧,通过健全镇村两级调解网络,创新"亲情调解""乡贤调解"等工作方法,使大量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状态。正如调解员在回访时所说:"调解工作就像修剪果树,既要依法依规砍掉纠纷的枯枝,更要用心用情浇灌和谐的新芽。"
如今,后山上那棵被砍伐的老树旁,新栽的树苗已吐出嫩叶。而两家人的情谊,也在法治阳光的照耀下,迎来了新的春天。
作者:吴茜茜
编辑:赵佳欣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