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周艺术人物: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宣布,任命克里斯托夫·谢里克斯(Christophe Cherix)为下一任馆长,并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任。知名服装设计师郭培与广州织金彩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在香港共同呈现特别委托作品《琉璃贯珠》;艺术家戴莹近日受香港Art Central艺术博览会邀请参加“异体雕塑与装置艺术项目”;在深圳,薛松大型个展 “自然-非然”,汇聚其近四十年艺术创作;在上海,陆溶冰书画作品展在闵行展出。
纽约|克里斯托夫·谢里克斯
将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馆长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宣布,任命克里斯托夫·谢里克斯(Christophe Cherix)为下一任馆长,接替已领导该机构三十年的格伦·D·劳瑞(Glenn D. Lowry)。谢里克斯自2013年起担任MoMA版画和素描部的首席策展人,并将于今年9月正式上任,这是成为MoMA近百年历史上第七任馆长。

克里斯托夫·谢里克斯
谢里克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MoMA长期以来一直在拥抱新的表达形式,放大来自全球艺术家的声音,并吸引最广泛的观众。随着博物馆接近百年华诞,我的首要任务是支持其卓越的员工,并确保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当下继续蓬勃发展。”
据悉,谢里克斯出生于瑞士,在日内瓦大学完成学业。他于2007年加入MoMA,此前曾在日内瓦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担任版画馆策展人。2010年,谢里克斯被任命为MoMA版画与插图书籍部首席策展人(当前的素描与版画部是由原版画与插图书籍部与一个独立的素描部合并而成的)。当时洛瑞评价他是“一位杰出的策展人,在展览策划以及管理MoMA丰富的版画与插图书籍收藏方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
如今,谢里克斯将接替格伦·洛瑞(Glenn Lowry)长期担任MoMA馆长的职位。洛瑞于去年宣布卸任,他在任期间推动了两次重大翻修及一次扩建,自1995年以来一直领导MoMA。
谢里克斯的策展经历包括一系列广受好评的回顾展。2023年,他与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LACMA)馆长迈克尔·戈万(Michael Govan)共同策划了美国波普艺术家埃德·鲁沙(Ed Ruscha)回顾展,谢里克斯亲自促成了鲁沙1970年在威尼斯双年展首度展出的罕见装置作品《巧克力房间》(Chocolate Room)的重现。2018年,他参与策划的阿德里安·派珀(Adrian Piper)回顾展,一度成为MoMA举办的最大规模展览。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其馆藏涵盖19世纪末至今,包含超过20万件建筑设计、绘画、雕塑、摄影、版画、插图书籍、电影及电子媒体等作品。2023年,MoMA接待了超过280万名访客,位列全球参观人数最多的艺术博物馆第15位,美国第6位。
MoMA董事会主席玛丽-乔泽·克拉维斯(Marie-Josée Kravis)在声明中表示:“克里斯多夫在现代与当代艺术策展方面展现出的卓越领导力、对MoMA馆藏的深刻洞察与热情,以及其稳健的管理声誉,使他成为引领MoMA未来的最佳人选。经过严格的全球遴选,董事会成员一致投票任命克里斯多夫,并且他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命,我们对此感到无比激动。”(编译/黄松)
香港|郭培(服装设计师)&谭广辉(广州织金彩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时尚与非遗构成《琉璃贯珠》的广彩华裳
3月28日至3月30日香港巴塞尔期间,瑞银集团携手 K11 Craft & Guild Foundation(简称KCG,是注册于香港的非营利机构)于“瑞银艺术空间”共同呈现特别委托作品《琉璃贯珠》,该作品由知名时装设计师郭培与广彩(广州织金彩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谭广辉共同创作。

谭广辉
广州织金彩瓷拥有300多年的历史,以色彩绚丽、构图细致紧密而闻名于世。广彩作为清代专为外销欧洲贵族定制的高端瓷器,广彩曾以“万缕金丝织白玉”的华彩风靡欧洲贵族阶层。然而,因其工序复杂,传承和创新难度高,在当代面临诸多挑战。谭广辉长期致力于将广彩与多元艺术形式结合。他曾将广彩传统技艺与中国绘画理论融合,例如以齐白石画作为灵感,将齐派水墨技法与广彩“堆金积玉”工艺结合,赋予传统瓷艺全新的视觉语言。

郭培
作为中国高级定制时尚艺术家之一,郭培的作品融汇中国传统工艺、游历世界的丰沛灵感、西式立体剪裁,以及源自十九世纪欧洲的高级定制理念、精神和制作模式。同时,郭培一直致力于复兴濒临失传的中国传统手工艺。
坚硬的瓷片如何与服饰融合,成为一件“可穿戴的艺术品”?在两人合作的《琉璃贯珠》中,6000枚广彩瓷片历经五个月制作,凝聚了谭广辉的精湛工艺,而后由郭培以匠心巧思将纤薄瓷片与轻柔织物完美缀合,缔造出这件瑰丽华裳。在此,传统工艺打破博物馆式的静态传承,与当代设计融合,百年广彩由此被赋予全新的视觉与形式语言。

《琉璃贯珠》(局部)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代表性的文化贸易符号之一,广彩自诞生之初便蕴含着文化融合与创新精神——该工艺融合景德镇白瓷胎的莹润、岭南珐琅彩绘的绚丽与西洋审美趣味,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载体。(文/黄松)
深圳|艺术家薛松
呈现个展 “自然-非然”
3月24日,薛松大型个展 “自然-非然” (Meta Nature) 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展览汇聚薛松近四十年艺术生涯的精粹,呈现从波普拼贴到抽象表现的艺术发展,涵盖共六十余件画作及文献档案,并聚焦艺术家 2019 年以来的 “法自然” 系列新作。展览特邀艺评家、独立策展人姜俊策划。

薛松
展览主题 “自然-非然” 源自薛松 2019 年创作的 “法自然” 系列,表现了艺术家对多重自然观的融合——物理自然、文化自然及数字自然在此交叠共生,并具双重隐喻:既取 “顺应自然” 的意味,遥应了东方 “天人合一” 的理想。

薛松,《法自然系列—苍穹》,2025年作,160 x 200cm x 4
薛松1965年出生于安徽砀山,198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此后一直生活和工作于上海。为了打破传统写实主义教育的束缚,他的早期创作受表现主义风格影响。
1990 年工作室火灾后的废墟,促使他开创独特的 “燃烧” 与 “拼贴” 手法,以灰烬与残片的意象,熔铸国际波普艺术。他珍藏的大量旧书、老照片、名家书画,成为他源源不绝的创作材料源泉。2019年后,受道家哲学启发创作“法自然”系列,作品主题摒弃了所有可辨识的文化符号或历史叙事,取而代之以万物和自然的意象。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集中展示 “法自然” 系列;第二部分回顾了薛松从 1990 年到 2019 年的波普风格作品、创作年表和文献。勾勒了薛松艺术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城市化的关联,寓意艺术家对人间万象的深刻回应。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整理/黄松)
香港|艺术家戴莹
艺术博览会呈现新作《神庙2》

艺术家戴莹
近日,艺术家戴莹受香港Art Central艺术博览会邀请参加“异体雕塑与装置艺术项目”,呈现了她的代表性新作《神庙2》,该装置以红色宣纸为主要媒介,叙事的内核脱胎于女性子宫的有机形态与神圣性。

《神庙2》展出现场
艺术家戴莹来自Yiwei Gallery画廊(洛杉矶),在3月25日VIP首日的下午,她进行了名为《红》的行为表演:她以红色绸缎和纱布蒙蔽眼睛和嘴巴,如胚胎般蜷缩于神庙的中央,不断从神庙入口爬出和进入,又摸索着围绕神庙行走或爬行一圈,通过肉身与宣纸的摩挲与触碰,呈现一场有关生命与成长的溯源。
此次呈现的还有戴莹的三件雕塑新作,该系列以冷冽的钢筋与柔软织物的碰撞,构建出流动不居的后现代生活中的极简图景。(文/李梅)
上海|艺术家陆溶冰
书画作品在闵行展出
近日,“鸳鸯湖上墨鸳鸯”陆溶冰书画作品展在闵行区蔡兵美术馆开幕,展览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呈现了陆溶冰对江南传统书画的传承与创作。陆溶冰1982年出生于浙江嘉善,先后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自幼浸润于江南文化土壤。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有山水、人物、花鸟等。
正如展览主题“墨鸳鸯”所喻——既承袭鸳湖画派周闲、张熊的文人风骨,又延续海派郑午昌的变革基因。展览现场,陆溶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感悟。他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对自己艺术生涯的一次总结,更是希望通过作品传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敬意。

捐赠现场
开幕式上,艺术家还将其精心创作的佳作《踏雪访友》捐赠给美术馆,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接受了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6日。(文/李梅)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