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陕西:以精准服务织密法治保障网

0人浏览   2025-04-08 15:13:00

陕西省法律援助机构以“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为契机,多措并举开展各类法治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

以精准服务织密法治保障网

3月5日,西安市雁塔区司法局联合共青团雁塔区委,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学雷锋·法治同行”法治宣传服务活动。图为志愿者为群众发放普法“礼包”(资料照片)。

“我们不仅要做好雪中送炭的援助工作,还要通过社区普法、法律咨询等,推动实现法律援助从‘救火’到‘防火’的转变。”4月1日,回忆自己3月忙碌的日程,西安市法律援助七彩光暖心服务驿站的公益律师王娟说,每一位法律援助工作者不仅是法律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弱势群体权益的守护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推动者。

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车间……近期,陕西省法律援助机构以“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为契机,将雷锋精神融入司法惠民实践,多措并举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和志愿服务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法律援助有关知识,有效提高群众对法律援助申请渠道、申请条件、援助事项等信息的知晓率,引导公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用一束束法治之光温暖民心。

法律援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式之一,也是弱势群体的“暖心护盾”。全省法律援助机构聚焦“一老一小”、农民工等重点群体,以精准服务织密法治保障网。

为了做好“银发守护”,西安市新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开辟“绿色通道”,为有法律援助需求且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为了给祖国花朵撑起法治晴空,西安市法律援助七彩光暖心服务驿站组织律师进校园,为孩子开展主题法治讲座,引导大家树立法治观念。此外,为了让更多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专业高效的法律服务,不少法律援助机构通过“智慧化”平台延伸服务触角。

“上次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给我推荐了公共法律服务小程序,手机上点一点就能办理好多法律业务,还能视频咨询,可方便了。”西安市民李荏婷告诉记者,不光她自己,现在身边不少亲戚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手机律所”。

针对农民工欠薪、劳动纠纷等民生痛点,陕西省法律援助机构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在线上,依托陕西法律服务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开通劳动维权“云窗口”,全年无休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指导等专业帮助;在线下,各地根据实际条件,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精准送法、靶向援助。其中,榆林市横山区法律援助中心通过“案例剖析+法规解读”方式,为欠薪群体定制“劳动维权路径图”;铜川市法律援助中心将法律援助服务嵌入铜川市“春风行动”招聘会,组织律师团队现场为求职者解答劳动合同签订、维护劳动权益等咨询,实现就业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延安市宝塔区法律援助中心创新融合红色精神与法治实践,以法治展板、情景互动等形式向新就业群体、残障人士普法,让革命老区法治建设更具民生温度。

此外,全省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创新形式载体,通过一份份内容丰富的“法治套餐”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今,西安市莲湖区的群众早已习惯每周五下午在社区上“法律课”。

“我们组织社区志愿者律师每周五进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接受现场咨询,努力让法治阳光温暖更多群众。”莲湖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李旺妮说,中心还联合莲湖区司法局、西安市法律援助中心等,在位于莲湖区团结西路的西钞广场开展学雷锋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用“身边事”讲透“身边法”,让法律知识成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生活指南”。

为了将惠民好事办进百姓“心窝窝”,宝鸡市金台区陈仓镇石油东山社区每月一次的“心窝窝”集市,深受群众喜爱。在“心窝窝”集市上,除了义剪义修、健康义诊等便民服务受群众青睐,法律咨询专区也人气“爆棚”。从婚姻家庭纠纷到邻里矛盾,再到个人财产权益保障,志愿者律师现场为群众“开方下药”,还同步收集民情民意,进行精准普法。

据统计,在“3·5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期间,陕西省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1500余名志愿者举办400余场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群众2.8万人次。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而学雷锋,也不在一时一刻。”省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陕西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将继续以雷锋精神为指引,持续开展各类法律援助和志愿服务活动,用司法为民的生动实践更好诠释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也让法律援助“触手可及”、法律服务人人可享成为法治为民“新常态”。(记者 陶玉琼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