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陌生电话索要验证码,凡是高息理财稳赚不赔,统统都是诈骗……”在义和镇颐正社区,几名在阴凉地闲聊的老年人围着颐正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国华,开始了反诈骗科普“微课堂”。
近年来,义和镇颐正新村将抓理论宣讲作为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利用颐正社区8个自然村居民集中居住的优势,打造“润义有声”宣讲工作室,常态化开展多种类、多形式的宣讲活动,有效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播撒理论用乡音,浸润民心当“草根”。秉承“把话筒交给群众、把讲台让给群众、把镜头对准群众”的工作思路,用好群众身边人,从新村党员干部、村民代表、文艺爱好者、老干部等群体中,择优遴选宣讲员10余人,组建了一支“草根”宣讲队主力军。同时,用好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等平台,强化宣讲骨干理论水平,并引导其将政策理论与亲身经历、群众关切相结合,精心撰写、反复打磨宣讲文稿,通过文明实践基地、宣讲工作室、农家书屋、田间地头等特色阵地,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把宣讲稿上的“书面语”转化为“家常话”,让群众听得懂、听入心。
文艺宣讲接地气,通俗易懂入民心。颐正新村创新理论宣讲形式,将党的理论政策、农业技术、文化民生等相关内容融入“四季”村晚、非遗培训、惠民演出等文体活动,增强宣讲趣味性,让群众在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学习领会党的理论知识。此外,挑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推出理论知识“我来讲”、惠民政策“群众论”等系列活动,将理论宣讲从“会议室”搬到“群众中”,由“灌输式授课”变为“启发式讨论”,真正让群众“置身其中”独立思考,解决群众不愿听、听不懂、听不进的事迹情况。
主题宣讲零距离,靶向供给聚人气。立足重点任务、中心工作和特色典型,颐正新村利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大会、走访慰问等渠道,详细调研党员群众培训需求,以“供需对接”的方式,将单一宣传普及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拓展到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科学普及、非遗等多元化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宣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通过邀请区委党校教授担任特聘讲师,利用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打造户外宣讲阵地等方式,着力解决了宣讲队伍能力不够、宣讲阵地功能单一等瓶颈问题,做好理论宣讲“实”字文章。(大众新闻记者 曹萌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