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伦敦3月29日电 马拉松对跑者的体力和耐力都是挑战。英国《自然-代谢》杂志近日刊登的一项小样本研究发现,跑完马拉松后,跑者特定脑区的髓磷脂含量似乎会减少,但这种效应在马拉松比赛结束两个月后会完全恢复。
长时间运动会迫使人体消耗储备的能量,比如马拉松跑者主要将糖原这种碳水化合物作为一种能量来源,但当肌肉中的糖原耗尽时便会开始消耗脂肪。髓磷脂主要由脂质组成,包裹在大脑神经元周围,起到电绝缘的作用。此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显示,这些脂质可能作为极端代谢条件下的一种能量储备。
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选取了8名男性和2名女性马拉松跑者,在他们参加42公里马拉松比赛前以及比赛后的24至48小时内,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磁共振成像。通过测量大脑髓磷脂水分数——髓磷脂含量的一个替代指标,研究人员发现跑者参加马拉松比赛后,大脑部分白质区域的髓磷脂含量会减少。这些区域与运动协调以及感觉和情感统合相关。作为随访,他们还在比赛两周后对其中2名跑者,以及比赛两个月后对其中6名跑者,进行了大脑成像。结果发现,两周后,髓磷脂含量显著上升,但仍未回到赛前水平;两个月后髓磷脂含量完全恢复。
研究人员指出,髓磷脂或可被视为耐力锻炼中大脑其他营养耗尽时的一种能量来源,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确定更极端的锻炼形式与大脑中髓磷脂含量的相关性,以及评估这些变化是否影响相关脑区域的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功能。本项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还需要在更大人群中进行测试确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