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明新杰:初心如磐担使命 守正创新铸医魂

0人浏览   2025-03-31 11:43:00

明新杰,男,1967年6月生于滑县半坡店乡黄塔村,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滑县骨科医院党总支部书记、常务副院长。中华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膏药”,河南老字号、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明氏正骨”第十二代传承人。

先后荣获滑县优秀共产党员,滑县首届十大杰出人才,安阳大工匠,安阳市市级乡村工匠,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劳动模范。

■扎根基层:守护群众健康和幸福

“医生脚下沾泥土,患者心中才有底。”这是明新杰常挂嘴边的话。他带领团队常年深入乡村义诊,支起诊疗台、发放黄塔膏药,累计服务群众数万人次。面对村民的骨病困扰,他耐心问诊、细致治疗,用通俗语言普及防治知识,手把手教授康复锻炼方法。黄塔膏药作为医院核心制剂,在基层骨病防治中成效显著。

明新杰的目光不知在治病救人。他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结合,推动黄塔膏药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链升级,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他联动道口烧鸡等老字号打造滑县文化品牌,通过展销会、文化节拓宽市场,让传统技艺成为富民强村的“金钥匙”。

■践行公益:危难时刻显党员本色

2008年,汶川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明新杰第一时间组织医疗队奔赴灾区。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他带领队员们争分夺秒地救治伤员,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灾区群众带去生的希望。

疫情期间,明新杰带头捐赠黄塔膏药物资,为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患者提供了有力支持。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挺身而出。”30年来,明新杰始终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从未停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志愿服务道路上的一面旗帜。

■守正创新:科技赋能非遗传承

“老祖宗的手艺不能丢,但更要与时俱进。”作为中华老字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膏药”的第十二代传承人,明新杰深谙传统技艺的革新之道。

在传承黄塔膏药这一非遗技艺的过程中,他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传统技艺发展的重要性,积极引进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先进设备,对膏药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全面提升。

传统的膏药熬制主要依靠药工的经验和手感,虽然质量也不错,但缺乏精准的数据支撑。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的引入,能够对膏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精确检测和分析,确保每一批次的膏药都符合严格的质量标准。

在制定标准过程中,明新杰带领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他们对比传统熬制与现代化检测数据,发现传统熬制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膏药的质量有差异,而通过现代化检测手段,可以对这些因素进行精准控制,提高膏药的质量稳定性。

“科技让非遗更精准”,明新杰相信,通过科技创新黄塔膏药这一传统技艺必将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党建引领:德术并重育医魂仁心

“医者仁心,德在术先。”在日常医院管理中,明新杰提出推行“师徒三代同台手术”模式,在实操中传递“生命至上”的行医理念。一次手术中,他一边精准操作,一边叮嘱徒弟:“医术是根,医德是本,二者缺一不可。”

他还牵头构建“医教研产”四位一体发展体系:医疗上,医院年接诊量超10万人次;教学上,培养青年骨干百余人;科研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产业上,黄塔膏药生产线扩至7条,带动区域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与高校共建非遗研究基地、联合攻关技术难题,更让传统技艺迸发时代活力。

身为滑县骨科医院总支部书记,明新杰更是将红色基因融入医德建设。他领导创立了“党员示范岗”,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医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评,红色基因在传承中铸就医德丰碑,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者不断前行。

从乡村医生到非遗传承人,从公益事业践行者到医疗技艺创新领军者,明新杰以共产党员的初心与坚守,将黄塔膏药和明氏正骨的“老手艺”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用科技与传统交织的笔墨,书写了医者仁心的大爱篇章。

他的故事,是基层党员守正创新、服务人民的生动缩影,更是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时代注脚。(刘军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