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凯 通讯员 曾元香 李思晴
“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这首民间歌谣,道尽了无数家长面对宝宝夜间哭闹的焦虑与无奈。
小儿夜啼多见于1岁内婴儿,表现为夜间定时哭闹、难以安抚,或睡中突然惊醒、啼哭不止,长期如此不仅影响孩子生长发育,更让家长身心俱疲。
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专家结合临床实践,为家长提供一套安全有效的小儿推拿方案。
婴幼儿为何会夜啼?
中医认为,婴幼儿夜啼是由于生理特点导致的。婴幼儿“心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外界刺激或内伤饮食影响,导致阴阳失衡、神魂不安。
常见病因(需辨证施治):
脾寒腹痛:哭声低弱、手脚发凉、喜蜷缩趴睡。
心经积热:哭声响亮、面赤唇红、烦躁蹬被、眼屎多。
惊恐伤神:突然惊哭、睡中易醒、紧抓大人、指纹青紫。
乳食积滞:夜间哭闹伴腹胀、口气酸臭、大便酸臭或便秘。
小儿推拿调理法
推拿开始前,应做好基础准备:室温要保持在26—28℃,双手洗净搓热,可用婴儿抚触油润滑;选择宝宝清醒或浅睡时操作,避开餐后1小时内。
1.安神定志
揉小天心
定位:手掌根部,大小鱼际交界凹陷处。
操作:用中指指腹顺时针揉100—200次,力度如羽毛拂过。
作用:镇惊安神,缓解惊吓引起的夜啼。
2.调理脾胃
补脾经
定位:拇指桡侧缘,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拇指从指尖推向指根200次,速度均匀。
作用:改善脾虚寒导致的夜啼、消化不良。
3.温阳散寒
揉外劳宫(温中散寒)
定位:手背中央,第2—3掌骨间凹陷处(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拇指按揉1—2分钟,力度稍重(以宝宝不抗拒为准)。
4.镇惊止啼
掐揉五指节(安神定惊)
定位:五指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拇指逐一掐揉各指节3—5遍,先掐后揉。
作用:缓解受惊后夜啼、睡中惊跳。
家长必知的“安睡法则”
环境调节:睡眠区光线柔和(建议使用暖光小夜灯),室温保持22—24℃。播放白噪音(如雨声、海浪声)掩盖突发声响。
建立昼夜节律:白天小睡不超过3小时,傍晚避免过度兴奋活动。
安抚技巧:“袋鼠抱”,让宝宝贴于家长胸口,感受心跳和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