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新华网发表中共玉林市委书记王琛署名文章《壮大“玉林人经济” 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全文如下:
中共玉林市委书记 王琛
玉林古称“鬱林”,地处桂东南,是广西的民营经济示范市、人口大市,是广西最大、全国著名的侨乡,商品经济活跃,自古就是“盐利所在,舟车之会,巨商富贾于此聚居”的岭南都会、千年商埠。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玉林人发扬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敢闯敢干的精气神,以“一根扁担闯天下”“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的创业意志,在各自领域劈波斩浪,形成了享誉八方的玉商玉工群体和蔚为大观的“玉林人经济”现象。玉林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玉林人。玉林有户籍人口744万人,其中在外经商务工人员160多万人,还有海外侨胞220多万人,广大玉商玉侨玉工不仅成为推动玉林改革发展的先行者,也成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生力军、勇闯四海的弄潮儿,形成“敢为先、善创业、重务实、尚包容”的玉林精神。
2023年以来,玉林坚持把壮大“玉林人经济”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玉商玉工回归,引导玉商玉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为区域发展和广西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玉林贡献。2024年,玉林GDP同比增长4.3%、达到2346.78亿元;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6.3%,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为近三年最好成绩。
抢抓机遇、精准对接,培育富于玉林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是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玉商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玉林构建对接国内外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桥梁,是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完善回归场景。向全球玉商玉工发出回归号召,精准建立全球玉商数据库、项目库和人才库。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分批次带队赴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地招商考察,与各地玉林商协会建立常态联络机制,打造城市会客厅,通过春茗、秋茗、眷属恳谈会等形式,与广大玉商玉工对接洽谈、回应关切,推动玉商集群回归、关联企业联袂而来。成立回归玉商玉工服务中心(站),举办“玉工回归”专场招聘会、“玉工回归就业集市”,组织回归玉工实地观摩园区规划、企业车间,畅通回归就业渠道。目前已引进玉商回归项目605个,总投资1214.89亿元,带动玉工回归6.97万人,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双促进”“双提升”。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1.6%、10.5%;2025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3.5%,增速分别排广西第一、第二。2024年玉林市群众安全感历史性地跃居广西第一。
抢抓数智风口。推动回归玉商产业与地方产业的相适配,重点引导“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等科技含量高、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来玉投资合作,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提升行动和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完善玉商参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机制和渠道。通过玉林籍专家人才的牵线搭桥,与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人才开展产学研订单式合作,全面拥抱人工智能,赋能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锂电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布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推进“玉林智谷”建设。中国内燃机(玉林)产业数字生态平台成为广西首个内燃机产业数字生态平台。截至2025年3月底,全市谋划储备“人工智能+应用”等项目127个、总投资303亿元。
强化落地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打造,坚持放水养鱼、养更多大鱼、生更多小鱼,培育更多成长性的市场主体,精准施策,为回归玉商量体裁衣,开展玉商玉工困难问题集中解决解答行动、玉商回归项目落地联合审批行动,创新实施项目落地免跑办、政策落实免申享、综合监管免扰查“三免”服务,抓好“办事不求人”改革,推行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业务“帮办代办”;规划建设28个回归产业园,实施产业链整链式供地,推行水热电气园区统供模式,创新“玉商贷”等融资产品,全面提升项目建设和发展生产的综合效率。聚焦“过亿小企、十亿中企、百亿强企、千亿跨越”目标,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三年成长工程,全市经营主体总量达46.03万户,个体工商户总量达34.73万户,分别居全区第二、第一。在广西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综合评价中,玉林市连续8个季度排全区第一;连续五年获评为“浙商最佳投资城市”。
创新求变、开放发展,推动“玉林人经济”更好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玉林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和关键节点,玉林人自古就富于海洋基因,海外侨胞众多,这是推动玉商出海、玉品出海的重大优势。
推进向海图强。抓好玉林海港码头能力提升,加快推动2个20万吨码头泊位工程建设。围绕广大玉商,举办全球玉商迎春联欢晚会、全球玉商发展大会、玉商向海大会等大型活动,向国内外集中展示了玉香、玉药、玉茶、玉瓷等玉品品牌;发挥玉林侨乡优势,设立了驻柬埔寨、缅甸等一批商贸联络中心和海外仓,大力推动“玉商玉企玉品出海”。2024年,全市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49%,连续两年居广西第一;2025年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增长285.3%,增速保持广西第一。
完善交流平台。高标准举办玉博会、药博会、香博会等展会,推动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配套展会,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让玉商立足玉林、内联外引、友遍天下,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促进薪火相传。高度重视玉商事业的新老交替,以推动事业的接力作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重要着力点。搭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综合体、民营经济培训学院等平台,实施青年玉商培育“金凤计划”,遴选优秀青年玉商分批赴省外高校、龙头企业学习锻炼,推动新生力量蓬勃发展。
以文兴商、绵延赓续,激活壮大“玉林人经济”的硬核力量。玉林文脉悠长、底蕴厚重,形成了广府、客家、侨乡、玉商、伏波、红色等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这是壮大“玉林人经济”最深沉的力量。2023年以来,玉林市持续推进文化塑城,打造区域文化中心城市,以文化力量赋能“玉林人经济”。
注重挖掘提炼。深入挖掘玉林老百姓特别是广大玉商以人为本的文化思维、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品质优先的匠心精神、诚信开放的处世之道、富而思齐的责任担当等精神特质,结合时代精神推动创新发展,把广大玉商拧成一股绳、聚成一种魂,深烙独具玉林特征的文化印记。
大力传承弘扬。推动玉林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州珮功夫、舞龙舞狮、龙舟、粤剧、采茶戏、玉林八音等民间文化艺术集中展示,大力推进文化品牌、文化IP打造,提升城市热度。广邀海内外玉商玉侨玉工返乡参加端午文化嘉年华、“十字街”城事文化艺术节、玉博会、药博会、香博会等大型活动,沉浸式体验玉林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回归玉商玉工及眷属恳谈会,共叙乡情乡谊,营造尊商崇商浓厚氛围。全力筹办好世界客属第35届恳亲大会。
扩大内涵外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五湖四海、一视同仁,来了就是玉林人,做到来玉林发展的就是玉商、在玉林工作的就是玉工。以玉商为纽带,推动一批“三类”500强企业、专精特新、行业头部企业投资玉林,带动一批产业链整建制落地,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授予外来企业家和人才“玉林市荣誉市民”“玉林市经济顾问”等称号,成为“新玉商”“新玉工”。
新时代新征程,玉林将继续发挥“玉林人经济”的巨大优势,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进玉商玉工回归,为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贡献更多玉林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