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金观平:以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

0人浏览   2025-04-21 06:09:00

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今年以来,多地多部门围绕促消费扩内需推出一系列举措,引导企业立足优势差异化发展,通过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竞争力,以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

供给和需求是一体两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需求可以催生新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供给可以创造新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日益升级的需求,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需要看到,优质供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奢侈品和高端消费品,而是契合绿色、智能、健康发展趋势,能够提升消费者生活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消费不振是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需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在这种情况下,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至关重要。中办、国办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以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以优化消费环境增强消费意愿。相关内容对于改善消费预期具有现实意义。

从供求关系看,消费不振与供给难以适应需求有一定关系。虽然近年来我国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消费新产品新场景新热点不断涌现,但供给体系仍存在短板。主要表现有:产品和服务供应总量充足,但总体上呈现低端供给过剩、优质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向发展型、享受型和品质型升级的步伐在加快,这些需求值得进一步深入挖掘。

以优质供给创造新需求,需要企业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来提高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无论哪个行业,创新始终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企业应精准掌握消费者心理,前瞻性把握消费者需求,持续推出更为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优化用户消费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秉持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要素储备,不断加大创新投入。相关部门也应营造创新氛围,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尤其要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进行产品服务创新。

按照国际经验,一国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中高收入国家过程中,消费结构会从商品消费为主转向服务消费为主。今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4%,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3.4%。可以预见,服务消费将是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发展方向。下一步,需要稳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进一步丰富供给。此外,现有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更加注重商品消费,需进一步完善服务消费权益保障。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具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从国民经济循环内在要求看,消费领域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在提升传统消费的同时,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推动消费升级应坚持问题导向,以提高供给质量水平为重要抓手,聚焦产品、服务短板与新型消费领域关键问题,通过精准施策不断优化供给体系,实现供给升级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金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