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辽宁省博物馆携手甘肃简牍博物馆推出“简述中国——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
简牍是纸张未发明之前,中国古人最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之一。一般来说,以竹制的称为“简”,以木制的称为“牍”;或细条形的称简(简札),方形的称牍(方牍),简和牍合称作“简牍”。
甘肃是中国简牍大省,20世纪以来共出土6万多枚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汉简总数一半以上,被誉为“汉简的故乡”。作为全国唯一一家省级简牍专题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主要承担甘肃省出土简牍的收藏保管、保护修复、整理研究和展示利用工作,藏有从秦代至魏晋时期的简牍近4万枚,绝大部分是汉简,还有与简牍相伴出土的纸张、纺织品、木器、漆器、铁器、骨器、陶器等文物1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达到1679件(组)。此次展览,甘肃简牍博物馆带来了很多国宝级的简牍。展览以简牍为媒介,解码古代甘肃地区独特的文化基因,全面、生动地展现简牍里的丝路文明与中华智慧。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