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回到顶部

长剧“不行了”是观众没耐心?著名编剧赵冬苓:我不同意,那就是戏没写好

0人浏览   2025-03-29 14:42:00

在创作电视剧《北上》的剧本时,被公认为“笔力惊人”,写出过《中国地》《警察荣誉》,也改编过《红高粱》的编剧赵冬苓,曾病倒了两次。

本周,《北上》在CCTV-1、爱奇艺正式落幕。这个以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作为基石的故事,为何会从原著作者徐则臣笔下1901年意大利人的中国寻根,转向了2000年运河之畔六户人家的命运浮沉?

“这是一次完全‘平地起高楼’式的创作,我也要感谢徐(则臣)老师在这件事上的大度。”日前,在接受极目新闻在内数家媒体采访时,赵冬苓详细叙述了《北上》的创作始末,而她坦言,《北上》的创作是颠覆式的,期间更几次“检讨”自己在创作的过程中“野心太大”,“阴差阳错地,就写下了六户人家的故事。”

谈《北上》:

剧集与原著在精神上相通

不是为了白鹿才写出的夏凤华

极目新闻:很多看过原著的观众会觉得,电视剧和原著作品的区别较大,改编的过程中是怎么考虑的?

赵冬苓:答应改编这部作品后,命题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需要把这个故事改到当代,但原著主体故事发生在清代,写一个意大利人到中国来寻亲、租了一条船和一群中国人北上的故事。主体故事不能用,那我能写什么?在我通读了徐老师的原著,包括他的《耶路撒冷》《花街九故事》之后,我觉得徐老师其实一直在写运河、写运河文化和历史。我就突然发现,其实在写运河对这片土地、人的滋养以及对人生活的影响上,我可以创作出跟原著精神保持一致的故事。

极目新闻:这种重起炉灶式的创作,您的压力大吗?

赵冬苓:最开始我是很发愁的,因为原著的当代故事其实也不能构成真正意义上的戏剧冲突。我看了很多书,后来导演和徐老师也陪我在运河边采风。那趟采风对我的帮助很大,既和徐老师有当面的交流,也真正感受了运河边的风土人情,慢慢就有了写运河边上几户人家之间故事的想法。

极目新闻:白鹿饰演的女主角夏凤华是一个完全原创的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物的加入?

赵冬苓:之前有很多粉丝说,我好像是为了白鹿才写了这个女一号,完全不是。最初构思时就发现这个故事缺一个女一号——谢望和、邵星池、周海阔都是原小说里就有的名字,我想写他们三人在运河边怎么长大,有一天,一个异域面孔的女孩马思艺来到了这个小镇,少年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但我很快发现,马思艺成不了女主角,异域面孔在我们的国产剧里是无法承担起女一的任务的,而且她还是一个被关照的对象,故事性不足。所以,夏凤华才在我的笔下出现。

说压力:

创作过程中病倒两次

“检讨”,是创作野心太大

极目新闻:相当于遵照《北上》原著的精神气质,完全新创作了一个当代故事。

赵冬苓:我形容这个过程是“平地起高楼”。

而且我现在“检讨”,就是当初创作的时候野心太大了。本来已经有五户人家了,我又有一种直觉,是马思艺不可能跟前面三个男孩之间的任何一个产生爱情,所以又加了陈睿一家,结果阴差阳错写了六户人家18个人的故事线。这个任务真的太艰巨了。写剧本的过程中我病倒了两次,故事里有好几集是在医院的病房里把病床摇起来、再把电脑放在膝盖上写出来的。你想,18个人,我要把每一个人的经历、他们在现实当中遇到的困境、他们的发展变化都想明白还串起来,真的太难了。

极目新闻:期间有过后悔的时候吗?

赵冬苓:我觉得任何创作如果没有挑战,对我也就没有吸引力了。我当时写得还是很入迷的,我希望自己的每一部戏都和上一部不一样,对我来说不存在用一部戏去挣钱或者去博名,我是希望在艺术上有探索,至于说它成功不成功,这一部不成功,我争取下一部写得更好一点。

极目新闻:整个故事里,最满意的创作点是哪些?

赵冬苓:让我蛮高兴的点,就是找到了2000年京沪高速通车这个时间点,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写,这些人的故事就有了时代感。

京沪高速的通车让运河的使命有了变化,也改变了几家人的命运。比方说胡军饰演的谢老大,运河时代他开着船,混得风生水起,但在高速通车后,他的思维方式、生存技能已经没用了。

聊“时代”:

短剧是不可能取代长剧的

转型难免,要用好心态面对

极目新闻:时代不仅影响着谢老大,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作为编剧,您怎么看待短剧对长视频的冲击?

赵冬苓:最近有很多记者来问我这个问题。我觉得短剧是不可能取代长剧的,它们是不同的审美范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刷刷短剧,情绪在一瞬间得到宣泄,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如果要说短剧取代长剧,那是个笑话。为什么经典名著一再被改编,包括茅奖作品的改编热潮,正说明了观众也有更深刻,愿意沉下心去体会比较丰富的情感,去了解历史、去参与别人生活的精神需求。

短剧讲究的是即时快乐,看完了、爽完了,就过去了。我不同意“长剧不行是因为观众没耐心”这个观点——一部长剧,观众半路弃剧了,那肯定是这个戏没写好,跟长短没关系。

极目新闻:您会看短剧吗?刷到过吗?

赵冬苓:偶然刷到过,前一段我看到最惊悚的一个短剧就是霸道总裁爱上了一个保洁,我真的吓坏了,可是躲不开,那几天这个片段铺天盖地。那个戏肯定挣钱了,但如果中国的影视剧都是这种作品,那我也觉得要完蛋了。

极目新闻:时代一直在变,从电视剧到网络剧到短剧,作为编剧从业者,您有过痛苦的时刻吗?

赵冬苓:我的接受度一直很高,比如现在我完全不排斥“流量”这个东西。说到转型的痛苦,当时购剧方从电视台变成网络平台,审片的、买片的都变成了20岁出头的小姑娘,由她们来看我这个已经成名的编剧的剧本、来给我提意见……当时我身边的策划、助手都替我“打抱不平”,但我心态非常好,因为时代在这了,你必须接受这个。

我也不认为AI会对我形成什么威胁,AI能够取代一个平庸的编剧,但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是AI创作不了的。(图片为《北上》公开发布物料)

(来源:极目新闻)